在美國讀大學的時候,身邊很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 “你是台灣/中國/亞洲人?你數學一定超強!(功課讓我抄)” 

這一句話聽了無數遍以後,我開始思考是我們數學真的比較好嗎?因為很多美國人是真心覺得你只要是亞洲面孔,數理一定就不差。當然我們的數學確實是不差 (撥頭髮?) 但是絕對不是因為我們的長相,因為很多美國土生土長的亞洲人數學一樣是爛得一塌糊塗 lol 。

math  

小學國中高中時代離我已經年代久遠,但是在台灣美國兩邊跑的記憶中,台灣跟美國的教學方式真的很不一樣。台灣會很講求 “重複訓練”,也就是同樣的數學概念不斷的要求你解題,直到夢裡都在解一元二次方程式、微積分。也不是國中學完就沒事了,高中又會遇到一樣的觀念,只是更複雜一點。就在水深火熱之中,我們的數學能力就變成了反射動作,在美國人眼裡我們也就成為了“天生數學強大民族”。(這個方式在運動體制裡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可是不在今天討論範圍之內)

反觀下午兩點就下課的美國校園,絕大多數的學生都在打籃球、健身房重訓、打美式足球,相較之下花在功課的時間少了一點,運動多了不少,一代一代累積下來,在台灣人眼中也就很自然的是 “體能比我們優越民族”。

所以,先撇開個人基因天份不說,一個人的成就跟他“最常做什麼”也許有很大的關聯。相對的,你最不常做什麼,就會越來越不拿手。曾幾何時我大學還想過要主修數學(最後還是決定乖乖唸財經就好),但是過了這麼多年,當年拿手的矩陣代數、多變量微積分今天已經忘得差不多了。因為,不做,不學,不練習,就會退步。

啊,所以這是一篇鼓勵大家多運動的文章?是,也不是。運動有多重要,大家都知道。但是光這樣是不夠的,我們必須更深入的了解!

inception_ver3_xlg  [我們要去第三層了!]
  

這是一篇提醒大家:努力運動之餘,多去了解自己身體狀況,並且誠實面對自己的文章。

什麼意思?我們先來看一下怪獸訓練何老師這一張流程圖:

monster

為什麼會有“動作學習流程圖”ˊ這種東西呢?這是在呈現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我們的動作能力,運動表現不是獨立個體拼湊出來的,而是從基礎到進階,由簡入深,一層一層建立起來的。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試圖跳過其中一個階段,或是忽視其重要性,接下去的步驟就會因此被埋下了不踏實的基礎,學習上不但困難度大增,未來出問題的機會也會增加。就如同我們如果連一加一等於二的觀念都沒有,就去上一堂教一元二次方程式的課,一定學的格外艱辛,效果想必也不會太好。

舉例來說:

一般我們走進健身房健身的時候,目標不外乎是增肌/減脂/改善線條/提升體能。要達到這些目標就是要重訓+有氧,有可能是用自由重量,也可能是用機器。練的東西不外乎是自然的動作如同六大方向的出力,推拉轉走,深蹲,臥推等等動作。這就是第五步:『人體自然動作』。練一陣子以後,一定會開始想要增加重量、練一些速度,這時候就進入了第六步:『加重、加速、整合』,慢慢進入運動員的領域,最後進入專項領域,有特定目標的『日常動作、戰術動作、競技動作』等等。

但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就是在來到『人體自然動作』之前,有四個階段必須先學習、完成、掌握。這七個階段也是環環相扣,如果前面沒有做好學好,接下來的就會變得更加困難 (一加一要先學好?):

1. 基礎動作幅度:擁有足夠的關節活動度,動作才做得出來,姿勢到位,才能比較有效率的去練...

2. 局部肌力:提升各個單一肌群的力量,才能夠有好的動作控制,有是所謂的...

3. 姿勢穩定度:能夠靜態的穩定身體以後,才會往動態發展...

4. 動作穩定度:在身體某些部位關節移動時,其他部位還是可以保持穩定。

接著我們就可以堆疊第五、六、七階段上去。這可以解釋非常多我們常會聽到的問題:

『我深蹲膝蓋一直抖』:想做自然動作(五),但是可能欠缺力量(二),動作控制(四)。

『我跑步三個月就膝蓋不舒服,小腿、腳板感覺好緊』:覺得跑步很簡單安全,但是欠缺基本肌力控制跑步姿勢(二),關節無法自我穩定(三、四),導致膝蓋代償過度受力,小腿腳掌過度出力試圖幫忙穩定。

『我蹲不下去,就只能蹲到這裡』:想做自然動作(五),可是連基礎動作幅度(一)都沒有處理。

『臥推一直卡關』:可能活動度不足(一),可能肌力不足(二),可能無法穩定身體其他關節部位(三四),出力模式不理想。

很多很多的運動傷害,都是沒有花時間去瞭解一個動作背後需要的基本功,或是不願意扎實的建立起自己的基礎,只想快點把動作做出來,想要靠蠻力靠天份把效果練出來。

何老師解釋得更清楚:

『這個流程圖所代表的最重要的一個意義,就是「比較前面的步驟可以幫後面的步驟鋪路」,但是「比較後面的步驟很難矯正前面的錯誤」。所以,需求分析應該要包含對動作控制能力的分析,如果硬要直接決定什麼肌肉該練,然後就從肌力訓練開始切入,很可能是導致後續訓練發生問題的遠因。直接參與運動,等於直接從「第七步」切入,如果身體還沒準備好,等於是直接對著控制力不好的身體和不自然的動作加重量,最後終於練出一身的運動傷害。』

完整文章請參考:

https://www.facebook.com/monstertraining/photos/a.408442312538106.84410.408413339207670/868092833239716/?type=1&theater

 

==============================

也許有人會問:第五步名稱是『人體自然動作』,既然是自然為什麼我會做不出來呢?還要注意前面四個步驟??好問題。我們可以從過去二十年我們的科技帶給生活作息改變開始看出一些端倪。NASM Exercise Corrective Training 一書有提到:二十年前客戶的運動方式,不適用於這個年代想開始運動的客戶。為什麼呢?可能過去二十年我們的科技進步,導致生活習慣更常呈現坐姿或是趨於靜態,身體的基本機能也就日益退化。我們的運動量漸漸減少,不但肌肉退化,受傷風險也增加。我們的祖先也許永遠不需要“訓練”,但是他們從來沒有一天坐著十小時,他們也沒有各種科技幫他們省力氣,身體的退化相較於幾天的我們,是微乎其微。反觀現在的社會,無時無刻都是在“退化身體”,很多人坐捷運都還要看一下哪個出口有手扶梯,可以想像一個月、半年、一年不運動以後身體退化的程度,這時候想要 “回到過去”,是莽撞也是固執的行為。不做,不學,不練習,就會退步,就算是與生俱來的自然能力也是一樣,偏偏我們的環境又是處處跟我們作對。

3  

但是大多數人,都不會想這麼多:『反正我就是開始運動就會開始變健康不是嗎?講這麼多危言聳聽的話幹嘛?』雖然運動是往健康邁進的一大步沒錯,但是如果不考慮到身體目前的活動度、柔軟度、控制能力、動作模式,直接從幾年前停止運動哪一刻練起,出問題的風險甚高。

====================================

很多能力是一步步堆疊起來的,有一定的學習先後順序。如果你想要跳過一加一直接學微積分,也許可以猜對一兩題,但是真的需要拿出實力考試的時候,一定錯得一塌糊塗。這時候在回去補強一加一的觀念,已經有點遲啦!基礎不穩可能潛能就無法完全發揮,這是跳過步驟需要接受的風險。

運動時,當你跳過前面的步驟,直接從後面練起,你會發現身體會很聰明地把不正確的動作“變”成正常,把太弱的肌群用其他肌群“代償”來完成這些人體自然動作。一開始也許沒什麼大不了,但是當你提早遇上訓練瓶頸,或是受了傷想要“打掉重練”動作時,你會發現格外的困難。因為這些不正確的動作模式,出力模式,已經成為你的反射動作。這也是為什麼“復健”是很痛苦的一件事,從頭練起也是格外的辛苦無趣也困難,因為動作其實不複雜重量也不重,但是要重新教育自己的身體用正確的肌群做動作,就是在對抗十幾幾十年養成的“習慣”,而我們都知道有些習慣有多難改。找教練的時候,一個教練實力很好的判斷方式也是看教練能多確實得檢測出你身體的目前狀況,以及能否實際的給予改善。當你無法領悟身體正確的感覺與動作模式時,教練能多有效的引導你去了解每個肌群的出力感覺,培養出自我分辨的能力等等。而不純粹是帶你流很多的汗,做非常累的訓練。

11903713_1483234508643961_1205235801432730283_n  

如果你是一個初學者,我鼓勵你去多瞭解你身體的目前狀況。如果你多年沒有運動,想要重新出發,我更要鼓勵你重視這個觀念,不要把運動想成太簡單的一件事。這不是故意把事情變複雜,這是把事情想透徹以後,避免做白工,避免未來可能更複雜的問題出現。

所以,你數學現在還記得多少?

d179966  

 

 

 

 

arrow
arrow

    akrofitn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